《發現有人冒用商家名義銷售或詐騙?教你 6 招法律+緊急應對處理機制!》

《發現有人冒用商家名義銷售或詐騙?教你 6 招法律+緊急應對處理機制!》

近年來,許多商家陸續發現有不明人士冒用品牌名稱、Logo、門市照片甚至統編,
在社群平台、LINE群、假網站進行假冒銷售、收款詐騙、寄送劣質品等行為,嚴重影響商譽與客戶信任。

你可能正在面對以下情況:
• 客人打來說「我已匯款,怎麼沒收到貨?」你卻根本沒賣那項產品
• 在 FB 或蝦皮看到有人掛你品牌名稱在賣貨
• 有人盜用你門市照片製作假網站、LINE帳號騙人錢

這種「冒用商號/詐騙銷售」行為不僅違法,還可能造成嚴重商譽損失與法律風險,必須立刻行動!

📌 1. 儘速蒐證:「冒用行為」的畫面與資料都很關鍵

先確認對方冒用你商家名義的方式與平台,並做以下蒐證:

✅ 網頁截圖(含網址、內容、對話、商標使用畫面)
✅ 客戶對話紀錄(顯示對方誤認為你是賣方)
✅ 匯款帳戶、QR Code、聯絡方式等資料
✅ 假冒頁面是否有涉及詐騙交易(收錢不出貨、品質不符等)

📌 這些證據日後將作為報案、提告、發函的重要依據,務必截圖保全。

📌 2. 立刻對外發聲,切割關係保護商譽

你應儘速透過以下方式主動聲明與假冒方無關,避免顧客誤信:

✅ 發布【官方聲明】:

✔ 在 FB、IG、官網公告「本品牌未設立其他銷售平台/LINE帳號」
✔ 明確指出「若遇詐騙帳號/假網站,請勿付款」
✔ 提供正確的聯絡資訊與官方交易渠道

✅ 提醒消費者「查證帳號」、「勿匯款至陌生帳號」

📌 盡早澄清可減少客訴、信任流失,也可作為未來法律主張的商譽維護行動證明。

📌 3. 向平台/社群業者檢舉,要求下架假冒內容

針對假冒帳號、販售頁面、詐騙網站,可分別採取以下行動:

✅ Facebook、Instagram、LINE 官方帳號

→ 進入「檢舉」功能 → 選擇「冒充他人/商家」理由
→ 可附上你的商標註冊證明、統編證明、品牌授權頁面

✅ 蝦皮、露天、電商平台

→ 使用平台內檢舉功能,或寫信至客服說明「對方冒用品牌進行販售詐騙」
→ 附上你的公司登記或商標註冊證明,提高平台處理效率

📌 你是合法商號或商標持有人,就有正當性要求下架處理。

📌 4. 對冒用者發出「存證信函」或委請律師警告處理

如已確認對方身份、聯絡方式,可進一步採取法律手段:

✅ 寄發【存證信函】內容包含:
• 指出對方違法冒用商號、Logo進行交易或詐騙
• 要求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下架所有平台內容
• 限期內未處理,將提起民刑事訴訟

如需,我可協助你撰寫一份存證信函草稿。

📌 5. 報警並提告詐欺/妨害名譽/侵權行為

若對方行為涉及詐騙(收款後不發貨、偽造身份收錢),可依法處理:

⚖️ 可能構成的法律責任包括:
• 詐欺罪(刑法第339條):意圖為得財而欺騙他人,處5年以下徒刑
• 妨害信用名譽罪(刑法第310、311條)
• 違反《商標法》第95條:冒用商標者,最重可處3年以下徒刑並科罰金
• 民事侵權賠償(民法第184條):可主張精神賠償、商譽損失

→ 向轄區派出所報案,並附上證據與公司登記/商標證明即可。

📌 6. 預防未來再被冒用,你可以這樣做

✔ 申請商標註冊,強化法律保護力
✔ 於主要平台設立官方帳號驗證(藍勾勾)
✔ 建立「唯一官方通路聲明」並置頂於官網/社群
✔ 訂定「品牌授權聲明」,禁止任何人冒用轉售
✔ 使用Google關鍵字警示工具,監控是否有人冒用名稱

📢 總結:發現商家名義被冒用,怎麼辦?

1️⃣ 立即蒐證:截圖、紀錄對方使用你商號的行為與內容
2️⃣ 公告聲明:切割關係、避免顧客誤會
3️⃣ 向平台檢舉:要求下架假帳號、假網站
4️⃣ 發送存證信函:要求對方停止並下架
5️⃣ 報案與提告:啟動民事/刑事法律程序
6️⃣ 強化品牌保護:註冊商標、官方通路聲明、防冒機制

📌 冒用品牌絕非小事,越早行動,越能降低損失與風險!

OLAW 知識學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

📢 若你發現品牌或商號遭冒用,OLAW 律師可協助你整理證據、撰寫存證信函、報警說明書,並提供法律行動建議與品牌保護方案。
📢 歡迎分享本文,讓更多商家懂得保護自己的名字與信任價值!

訂閱
通知關於
guest

0 留言
回饋意見
查看所有留言

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